2023年4月

背景

近日,一个案件火爆律师圈:A银行起诉B公司要求还款,同时要求承担律师费,法官以A银行律师未尽责等理由,不支持律师费。法官的基本裁判逻辑为:

  • 合同约定由B承担律师费,基于公平原则,A应当谨慎选择律师,不应随意扩大费用
  • 律师在代理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低级错误,比文书数字表述错误,对案件事实不清楚等
  • A未履行审慎选择律师的义务,故B无需承担律师费

对于以上观点,多数律师自然持否定态度,不过认真讨论的不多,甚至还有人说法院收了近400万诉讼费,却不支持5万诉讼费。这种对比显然只是一种修辞,不具有论理的意义。

判决的问题在哪里

首先是说理路径的问题,在有约定的情况下,对于律师费的诉讼请求,一般考量案情复杂程度、数额是否合理、是否实际支付等,但在本案中,法官却绕开了以上所有,采用了“道德风险”的角度,把“B是否应当承担律师费”的问题,变成了“律师值不值这个价”的问题,二者有云泥之别。
如果按照惯常思路,本案案情不复杂,但标的近7亿,律师费才5万,费率为0.007%,基本等于白菜价,无论如何都算不得过高,且从法官列举的律师失误来看,确实显现出了不专业,不用心,不过算不上重大过失误,也没有给委托人造成损失,直接认定B不承担律师费显然不妥。
即使按照法官的3步推理,第一步是大前提,我是认同的,这跟保险中的“道德风险”类似:在购买车险后,有些人可能就不会锁上汽车或选择驾驶更多,因此增加车子被偷或发生车祸的危险性。第二步为小前提,属于事实问题,我也没太多意见,但没法直接套到大前提中,与汽车的例子不同,A在委托律师时是无法掌控律师后续行为的,相反,它选择了一个超低价的律师,且结果也符合预期,这是真的在为被告B省钱!

判决之外的问题

律师费这么低,基本可以肯定是A银行通过招标入库的方式进行委托的,而招标的标准极有可能是最低价中标,就是比谁价格低。钱少自然事糙,查了一下,两个代理律师分别执业15年及10年,不是新手,肯定有其他收益更高的案子,投在这里的精力必然很少,出现低级错误几乎是必然,虽不可能撇清律师的责任,但作为局外人,除了吃瓜,看清这残酷的生态也很重要。
另外还有一个有趣的问题,站在B的角度看,希望A请一个优秀的律师痛揍自己还是请个拉胯的律师给自己增添胜算呢?这么看,这个判决更显尴尬。